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本新华侨报网近日刊发了对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王卉的采访,王卉在采访中讲述了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感悟。她表示,自己走过来之后觉得对她帮助最大的就是那句最朴实的古语“天道酬勤,厚积而薄发”,付出了汗水才会有回报。很多人都会一味追求技巧,但只有技巧没有实力的话,恐怕还是不会成就未来的。
文章摘录如下:
人物介绍:王卉,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10月赴日本淑德日本语学校留学,2009年4月合格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现在东京大学理科一类2年级生。
记者:您好,王卉同学,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王卉:好的,我叫王卉,2007年毕业于南师附中之后就来到了日本淑德日本语学校里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2009年4月考上东京大学理工科一类,现在二年级。
记者:能说一下您来日本的契机么?
王卉:原因其实有很多,我初中的时候就打算出国了,所以那时候就比较努力学英语。但上了高中之后发现英语高手很多,觉得自己就算去英美国家留学也没有什么优势,不如再学一门语言。我选日本的原因是我一个表姐在东京工作,日本离中国近,家里人比较放心。还有就是我个人的原因了,我从小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比较感兴趣。
记者:中国的古典文化?
王卉:是的,我小时候学过山水画,还练过一段时间书法。对汉字的构造很感兴趣,而日本也使用汉字了,我认为,同为汉语圈的家,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为此自己也看了一些关于日本文化方面的书,结果发现很多作者们看法相差挺大的。对于这些不同之处,我想自己去验证一下,这也是我来日本的原因。
王卉:是的,我小时候学过山水画,还练过一段时间书法。对汉字的构造很感兴趣,而日本也使用汉字了,我认为,同为汉语圈的家,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为此自己也看了一些关于日本文化方面的书,结果发现很多作者们看法相差挺大的。对于这些不同之处,我想自己去验证一下,这也是我来日本的原因。 记者:您来日本之前会日语么?
王卉:几乎不会。我2007年高考结束后才开始学日语,10月就来日本了,只学了3个月的时间。
记者:那是怎么样去的淑德日本语学校呢?
王卉:当时我是在南京的一家中介办的留学,我父母想让我去一家环境比较好、能安心学习的语言学校,中介就推荐了淑德,说这家学校拿的是留学签证,而且环境很不错,宿舍离学校也很近,还有针对大学考试的课程,所以我就去了淑德日本语学校了。
记者:来日本后感受如何?
王卉:刚开始非常新奇,我从小到大没离开过父母,突然间到了国外,而且几乎语言不通,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说英语,指手画脚地交流。对于城市面貌,最大感受就是日本的街道规划和房子结构都和中国大不一样,尤其是参观过一次日本防震的演示,日本房子的结构给我印象深刻,所以当时我就想以后考上了大学去学建筑。此外,生活上的感受就是到了日本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其实我高中开始住校,也独立生活过,所以没来之前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自立能力,应该没啥问题。但来了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以前高中里是有食堂的,但是来了之后要天天烧饭。还有就是高中住一个宿舍的大多是一个南京本地的,远也不会跨省。到了日本这里都是各地的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大家来日本的目的各不相同,首先必须先学会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
记者:我想问问学习上的问题,您是怎么学习日语的呢?
王卉:当时来日本之前想得很简单,觉得自己学语言能力也不差,到了日本有好的语言环境,日语就会好起来的。但后来觉得自己想法错了——自己不刻苦奋斗,语言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学习的目标。比如我当时来日本的时候日语很差,在班上日语只能排到中等。我就把目标定在下次考试一定要提升几个名次,慢慢追到全班第一。同事还制订了学习计划——比别人更努力,日语基础不好的话,别人学两个小时,我就加倍,别人放学有其他活动,我会留下来去问老师各种问题。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我考上大学。 记者:看得出来,您是非常刻苦的。您到日本多长时间语言交流就没有问题了?
王卉: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虽然交流时还是能让人知道你是外国人,但我表达自己的意思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
记者:那您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大学考试的呢?
王卉:要说准备大学考试的话,从2008年第一次留学生考试之前三个月开始的。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留考,当时考得不是太理想,总分640多分,理工科不到50名的成绩。
记者:我想问一下,理科的话,您也许是底子不错,也许不用怎么复习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留考的日语部分您是怎么准备的呢?
王卉:我在考试之前了解到留考的日语是分为“读解”、“听读解”、“听解”、“记述”四个部分的。我按照分数比例进行精力的划分。当时记述只有 6分,而且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我没怎么投入精力。不过听说现在考试写作分数上涨了,请想考大学的同学务必关注一下。
当时剩下的三项里有两项是听力,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练习听力中了,为此我做了不少套的模拟题。我把留考里出现的不会的单词全部整理,然后背下来,像学英语一样从最基本的开始。然后就是学习语法,但我在语法上的课后练习不是很多,因为语言学校会教,留考里也不会怎么出现比较难的语法,一级语法基本上考试里都用不到,所以我只看到二级水平的语法就没怎么再深入看了。
听力是最大的难关。很多前辈和同学说去打工和看日本电视可以锻炼语感提高听力。但我觉得说一遍和看一遍就过去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就把留考考题听一遍然后完整的默写出来。刚开始默一篇要花很长时间,但我坚持下来了,每天花好几个小时不停地练,慢慢的速度也提升上去了,听力也越来越好了。
记者:可以想象当时您是多么的刻苦。六月留考结束之后,还有十一月的留考。之后,您又是怎么准备考大学的呢?
王卉:我当时来了日本之后把目标定在东大,但是当时的各方面实力都不够。于是我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就是半年以后,参加六月留考,使考分能达到日本前十名左右的大学的要求;七八月份主攻英语托福,达到东大的要求,同时也把早稻田大学确定为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准备十一月的留考,争取把理科和日语都考到满分;来年年初考名古屋大学和京都大学,积累考大学的经验;最后三月参加东大考试并且合格,这是我当时的六步计划。也算是天道酬勤,我的计划实施得比较顺利,大致完成了。
不过想必您也知道,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到了六月以后我变得非常繁忙。很多人参加过留考就觉得该松一口气了,但我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报考早稻田的资料。早稻田大学和托福的备考时间是冲突的,我必须一边准备早稻田的校内考一边准备托福考试。好在早稻田的校内考里也有英语,所以我准备托福的时候也顺带把早稻田的校内考也准备了。
早稻田发榜是在10月初左右,看到自己考上早稻田了心情很复杂,又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因为自己考上了早稻田,紧张的是距离东大的目标越来越近,意味着考试的日子也离得不远了。我第二次留考考了730多分,数学和日语都差不多都是满分。说实话考完之后我才松了一口气,毕竟拼了一年了嘛。之后的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我就主要准备校内考了,因为日本排名靠前的除了对分数要求高以外,也比较在乎学生学力自身的“特质”,为了这部分的印象分,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体验日本的方土人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009年的1月和2月,我分别考上了京都大和名古屋大。 记者:您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你考东大的经历?
王卉:好的。第一轮选拔是书类选考,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东大的书类选考除了对分数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以外,也很在乎学生的特质。很多学校只要我的高考成绩和留考成绩,也就是说只看考试的分数。但是考东京大学时,只要是能证明自己努力的东西据说都可以交上来。所以我提交了很多材料,比如我参加过的绘画比赛等比赛的奖状,参与过高中英语的校本教材的编辑,在社区做过社工的证明。
我觉得我书类选考能合格或许一方面是自己的分数还说得过去,另一方面是这些参与过的活动让东大看到了我努力的痕迹。
记者:也就是说东大不光是要求成绩优秀,也要求个人的素养达标?
王卉:我认为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考试选拔淘汰率较高,所以设置了双重的标准。记得我那年理科一类所有考生中只有13个人通过了书类审核进入了下一轮选考。之后就是笔试,两个半小时内用日语写两篇小论文。虽说字数不限,但一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至少要写到答题纸的反面。最后是面试,教授会询问你几个基本问题,根据你的回答随机提问,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大约20分钟。我听说这两篇小论文会给两个分数,面试会再给一个分数,三个分数综合起来决定你复试是否合格。
关于个人素养,我很感激自己的母校南师附中。因为当时学校里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去参加各种活动,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接触社会。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当你忘掉学校里所教的一切东西,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我在离开母校之后,渐渐地体味到了附中对我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后来得知我考学,我当年的恩师们以及校长老师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对于这些我也非常心怀感激。
记者:原来如此。那么最后理科一类合格了几个留学生?
王卉:5个,都是中国人,有一个学生最后去了东北大学的医学部,所以入学时是4个人。
记者:来日本一年半,通过了东大,京大,名大,早大四所日本顶尖大学,也是您努力的成果。现在您已经是东大理工一类二年级的学生了,进了大学之后您又给制订了什么新的目标么?
王卉:嗯,确实,我曾经的目标之一就是考日本最好的大学,现在虽然已经考上了,我还是要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奋斗下去。我的专业是建筑,我对艺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大学里参加了美术的兴趣组。此外,我想大学毕业之后能去欧美国家攻读建筑设计的硕士,再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记者:我曾经采访过您东大的前辈王先,她说她在东大里最大的烦恼之一就是每天上课要一个人要面对36个男生,不知道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王卉: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事实上同为理科一类,我和她的情况很相似,有时我在理科的课堂上看到女生都会为发现同伴而激动一下。不过习惯了以后,和同学们的交流也挺有意思,我很多朋友都想学中文,理由各种各样。我记得其中一个人说,他觉得以后只掌握日语和英语还远远不够,能和通过学习一种语言和13亿的中国人正常交流是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我突然想起我当年来日本的目的,不是和他一样么——想去直面一种文化,感受没有语言隔阂的交流吗?所以他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通过很多交谈不但让我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背景。
记者:最后我请您作为一个前辈,给即将考大学的后辈们一些建议。
王卉:其实我在上大学之前也看了很多前辈给我们的鼓励,但等自己走过来之后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那几句最朴实的古语“天道酬勤,厚积而薄发”,付出了汗水才会有回报。很多人都会一味追求技巧,但只有技巧没有实力的话,恐怕还是不会成就未来的。
记者:好的,谢谢王卉给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祝您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卉:也谢谢您。
记者手记
我采访过很多考上日本一流大学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勤奋,这一点在王卉身上尤其突出。
一个几乎没有学过日语的孩子来到日本,半年之后日语便能突飞猛进,一年之后就能通过早稻田、东大的考试,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几乎是传奇。我想探求她成功的秘诀的时候只有那朴实的几句话:“我制定考东大的目标,然后一步步把目标实现了,原因只是在学习上我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已。”
“天道酬勤”是中国古代大家韩愈的一句名言,它昭示了一个自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你比别人更努力,你就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文章摘录如下:
人物介绍:王卉,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10月赴日本淑德日本语学校留学,2009年4月合格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现在东京大学理科一类2年级生。
记者:您好,王卉同学,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王卉:好的,我叫王卉,2007年毕业于南师附中之后就来到了日本淑德日本语学校里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2009年4月考上东京大学理工科一类,现在二年级。
记者:能说一下您来日本的契机么?
王卉:原因其实有很多,我初中的时候就打算出国了,所以那时候就比较努力学英语。但上了高中之后发现英语高手很多,觉得自己就算去英美国家留学也没有什么优势,不如再学一门语言。我选日本的原因是我一个表姐在东京工作,日本离中国近,家里人比较放心。还有就是我个人的原因了,我从小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比较感兴趣。
记者:中国的古典文化?
王卉:是的,我小时候学过山水画,还练过一段时间书法。对汉字的构造很感兴趣,而日本也使用汉字了,我认为,同为汉语圈的家,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为此自己也看了一些关于日本文化方面的书,结果发现很多作者们看法相差挺大的。对于这些不同之处,我想自己去验证一下,这也是我来日本的原因。
王卉:是的,我小时候学过山水画,还练过一段时间书法。对汉字的构造很感兴趣,而日本也使用汉字了,我认为,同为汉语圈的家,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为此自己也看了一些关于日本文化方面的书,结果发现很多作者们看法相差挺大的。对于这些不同之处,我想自己去验证一下,这也是我来日本的原因。 记者:您来日本之前会日语么?
王卉:几乎不会。我2007年高考结束后才开始学日语,10月就来日本了,只学了3个月的时间。
记者:那是怎么样去的淑德日本语学校呢?
王卉:当时我是在南京的一家中介办的留学,我父母想让我去一家环境比较好、能安心学习的语言学校,中介就推荐了淑德,说这家学校拿的是留学签证,而且环境很不错,宿舍离学校也很近,还有针对大学考试的课程,所以我就去了淑德日本语学校了。
记者:来日本后感受如何?
王卉:刚开始非常新奇,我从小到大没离开过父母,突然间到了国外,而且几乎语言不通,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说英语,指手画脚地交流。对于城市面貌,最大感受就是日本的街道规划和房子结构都和中国大不一样,尤其是参观过一次日本防震的演示,日本房子的结构给我印象深刻,所以当时我就想以后考上了大学去学建筑。此外,生活上的感受就是到了日本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其实我高中开始住校,也独立生活过,所以没来之前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自立能力,应该没啥问题。但来了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以前高中里是有食堂的,但是来了之后要天天烧饭。还有就是高中住一个宿舍的大多是一个南京本地的,远也不会跨省。到了日本这里都是各地的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大家来日本的目的各不相同,首先必须先学会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
记者:我想问问学习上的问题,您是怎么学习日语的呢?
王卉:当时来日本之前想得很简单,觉得自己学语言能力也不差,到了日本有好的语言环境,日语就会好起来的。但后来觉得自己想法错了——自己不刻苦奋斗,语言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学习的目标。比如我当时来日本的时候日语很差,在班上日语只能排到中等。我就把目标定在下次考试一定要提升几个名次,慢慢追到全班第一。同事还制订了学习计划——比别人更努力,日语基础不好的话,别人学两个小时,我就加倍,别人放学有其他活动,我会留下来去问老师各种问题。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我考上大学。 记者:看得出来,您是非常刻苦的。您到日本多长时间语言交流就没有问题了?
王卉: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虽然交流时还是能让人知道你是外国人,但我表达自己的意思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
记者:那您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大学考试的呢?
王卉:要说准备大学考试的话,从2008年第一次留学生考试之前三个月开始的。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留考,当时考得不是太理想,总分640多分,理工科不到50名的成绩。
记者:我想问一下,理科的话,您也许是底子不错,也许不用怎么复习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留考的日语部分您是怎么准备的呢?
王卉:我在考试之前了解到留考的日语是分为“读解”、“听读解”、“听解”、“记述”四个部分的。我按照分数比例进行精力的划分。当时记述只有 6分,而且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我没怎么投入精力。不过听说现在考试写作分数上涨了,请想考大学的同学务必关注一下。
当时剩下的三项里有两项是听力,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练习听力中了,为此我做了不少套的模拟题。我把留考里出现的不会的单词全部整理,然后背下来,像学英语一样从最基本的开始。然后就是学习语法,但我在语法上的课后练习不是很多,因为语言学校会教,留考里也不会怎么出现比较难的语法,一级语法基本上考试里都用不到,所以我只看到二级水平的语法就没怎么再深入看了。
听力是最大的难关。很多前辈和同学说去打工和看日本电视可以锻炼语感提高听力。但我觉得说一遍和看一遍就过去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就把留考考题听一遍然后完整的默写出来。刚开始默一篇要花很长时间,但我坚持下来了,每天花好几个小时不停地练,慢慢的速度也提升上去了,听力也越来越好了。
记者:可以想象当时您是多么的刻苦。六月留考结束之后,还有十一月的留考。之后,您又是怎么准备考大学的呢?
王卉:我当时来了日本之后把目标定在东大,但是当时的各方面实力都不够。于是我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就是半年以后,参加六月留考,使考分能达到日本前十名左右的大学的要求;七八月份主攻英语托福,达到东大的要求,同时也把早稻田大学确定为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准备十一月的留考,争取把理科和日语都考到满分;来年年初考名古屋大学和京都大学,积累考大学的经验;最后三月参加东大考试并且合格,这是我当时的六步计划。也算是天道酬勤,我的计划实施得比较顺利,大致完成了。
不过想必您也知道,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到了六月以后我变得非常繁忙。很多人参加过留考就觉得该松一口气了,但我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报考早稻田的资料。早稻田大学和托福的备考时间是冲突的,我必须一边准备早稻田的校内考一边准备托福考试。好在早稻田的校内考里也有英语,所以我准备托福的时候也顺带把早稻田的校内考也准备了。
早稻田发榜是在10月初左右,看到自己考上早稻田了心情很复杂,又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因为自己考上了早稻田,紧张的是距离东大的目标越来越近,意味着考试的日子也离得不远了。我第二次留考考了730多分,数学和日语都差不多都是满分。说实话考完之后我才松了一口气,毕竟拼了一年了嘛。之后的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我就主要准备校内考了,因为日本排名靠前的除了对分数要求高以外,也比较在乎学生学力自身的“特质”,为了这部分的印象分,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体验日本的方土人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009年的1月和2月,我分别考上了京都大和名古屋大。 记者:您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你考东大的经历?
王卉:好的。第一轮选拔是书类选考,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东大的书类选考除了对分数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以外,也很在乎学生的特质。很多学校只要我的高考成绩和留考成绩,也就是说只看考试的分数。但是考东京大学时,只要是能证明自己努力的东西据说都可以交上来。所以我提交了很多材料,比如我参加过的绘画比赛等比赛的奖状,参与过高中英语的校本教材的编辑,在社区做过社工的证明。
我觉得我书类选考能合格或许一方面是自己的分数还说得过去,另一方面是这些参与过的活动让东大看到了我努力的痕迹。
记者:也就是说东大不光是要求成绩优秀,也要求个人的素养达标?
王卉:我认为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考试选拔淘汰率较高,所以设置了双重的标准。记得我那年理科一类所有考生中只有13个人通过了书类审核进入了下一轮选考。之后就是笔试,两个半小时内用日语写两篇小论文。虽说字数不限,但一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至少要写到答题纸的反面。最后是面试,教授会询问你几个基本问题,根据你的回答随机提问,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大约20分钟。我听说这两篇小论文会给两个分数,面试会再给一个分数,三个分数综合起来决定你复试是否合格。
关于个人素养,我很感激自己的母校南师附中。因为当时学校里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去参加各种活动,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接触社会。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当你忘掉学校里所教的一切东西,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我在离开母校之后,渐渐地体味到了附中对我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后来得知我考学,我当年的恩师们以及校长老师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对于这些我也非常心怀感激。
记者:原来如此。那么最后理科一类合格了几个留学生?
王卉:5个,都是中国人,有一个学生最后去了东北大学的医学部,所以入学时是4个人。
记者:来日本一年半,通过了东大,京大,名大,早大四所日本顶尖大学,也是您努力的成果。现在您已经是东大理工一类二年级的学生了,进了大学之后您又给制订了什么新的目标么?
王卉:嗯,确实,我曾经的目标之一就是考日本最好的大学,现在虽然已经考上了,我还是要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奋斗下去。我的专业是建筑,我对艺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大学里参加了美术的兴趣组。此外,我想大学毕业之后能去欧美国家攻读建筑设计的硕士,再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记者:我曾经采访过您东大的前辈王先,她说她在东大里最大的烦恼之一就是每天上课要一个人要面对36个男生,不知道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王卉: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事实上同为理科一类,我和她的情况很相似,有时我在理科的课堂上看到女生都会为发现同伴而激动一下。不过习惯了以后,和同学们的交流也挺有意思,我很多朋友都想学中文,理由各种各样。我记得其中一个人说,他觉得以后只掌握日语和英语还远远不够,能和通过学习一种语言和13亿的中国人正常交流是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我突然想起我当年来日本的目的,不是和他一样么——想去直面一种文化,感受没有语言隔阂的交流吗?所以他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通过很多交谈不但让我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背景。
记者:最后我请您作为一个前辈,给即将考大学的后辈们一些建议。
王卉:其实我在上大学之前也看了很多前辈给我们的鼓励,但等自己走过来之后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那几句最朴实的古语“天道酬勤,厚积而薄发”,付出了汗水才会有回报。很多人都会一味追求技巧,但只有技巧没有实力的话,恐怕还是不会成就未来的。
记者:好的,谢谢王卉给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祝您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卉:也谢谢您。
记者手记
我采访过很多考上日本一流大学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勤奋,这一点在王卉身上尤其突出。
一个几乎没有学过日语的孩子来到日本,半年之后日语便能突飞猛进,一年之后就能通过早稻田、东大的考试,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几乎是传奇。我想探求她成功的秘诀的时候只有那朴实的几句话:“我制定考东大的目标,然后一步步把目标实现了,原因只是在学习上我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已。”
“天道酬勤”是中国古代大家韩愈的一句名言,它昭示了一个自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你比别人更努力,你就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扫扫上方二维码领取资料
文章作者
奥特曼打怪兽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点击排行
- 2 上升
- 3 上升
- 4 上升
- 5 上升
- 6 上升
- 7 上升
- 8 上升
- 9 上升
- 10 上升